國考攻略(4)|準備國考,你應該買參考書而非教科書的3大理由

常常聽到學弟妹在問,準備國考是不是應該先從教科書開始打底,然後再來買參考書去閱讀?曾經的我也是這樣想的,但是如果時光倒流,我一定會毅然決然地拋棄教科書,而投向參考書的懷抱。以下我將告訴你這3大理由。

1.你閱讀目的是為了「考試」

以法律系為例,從大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民法要買王澤鑑、刑法要買林山田、行政法買陳敏等等。但如果沒有考慮清楚自己將來的職涯方向,只是人云亦云,覺得好像應該買一下,不買就會落於人後的話,那其實大可不必。

若你的目標是投身於學術研究工作,志在著作等身,那麼教科書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這部法律的精神所在、兼談法律史、法律哲學,甚至引用外國法例來批判我國法制的不足之處—這些都對於法學素養的提升很有幫助。

A-lot-of-textbook

但是,如果你的目標是為了通過律師、司法官或各級公務員考試,閱讀這些法學巨擘的論著,對於釐清考點其實助益不大,充其量只是買一個自我感覺良好,彷彿若是把曠世鉅作讀完,冥冥之中將獲得正義之神的加持。

2.參考書的效率遠高於教科書

參考書為了符合考試需求,所以敘述上較為白話,通常也會附上體系表及解題方法,並且幾乎每年都會更新,以貼近最新修法時事及熱門考點,但教科書為了將一個概念解釋地淋漓盡致,篇幅其實相對巨大,至於是否再版,則也要看教授們的心情了。

此外,如果「同時閱讀教科書及參考書」,最大的缺點就是學習方向上容易混淆,相同的頁數,教科書還在「債之發生」,參考書的進度很可能已經到「瑕疵擔保理論」了,這樣的做法,會導致學習到的知識過於零散,而無法相互銜接,甚至造成資訊量過多而產生焦慮感,無法持之以恆。

那麼「先用教科書打底、再用參考書加強」呢?如果你目前大一或大二,或許可以考慮這樣做,但如果已經確定明年就要去應考,這樣只會造成進度拖延。另外,如果在實際答題上仍然依賴教科書的理論,可能就無法快速進入答題的應用模式,從而影響考試的實際表現。

當然,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還是時間及金錢的問題,如果資源尚有餘裕,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購買閱讀,但如果資源受限,直接採用參考書,無非是效率最高且機會成本最小的方法,也較能兼顧其他科目的準備。

3.教科書有時只是權威迷思

傳統大專院校往往會排擠所謂「補教名師」,有些教授甚至會在課堂上「斥責」購買參考書的行為,說道:「大學是追求真理的殿堂,不是職業培訓所」、「去補習買參考書,只會讓你變成法匠,而不能成為合格的法律人」云云,而讓同學們望之卻步,但實際上這種話,不免食古不化、陳義過高,猶如一個西裝筆挺的有錢人,對著一名街友質問「好手好腳為何不工作」般刺耳。

大學在中古歐洲時期的意義,當然不是職業培訓所,但很顯然地,大學在現代確實有銜接職場的功能。如果學生無法藉由大學提升謀職能力,並滿足基本需求,那麼再多的真理追求、思想交流都只是空談。更何況說這種話的教授,並不會因為你信了他,就提供你工作機會。

4.小結

總之,教科書和參考書無分好壞,純粹是目的及效率不同而已,如果各位同學已經下定決心要往國考之路邁進,就應該思考怎樣做對自己的將來最有幫助,而不是偏聽權威之詞。我們下篇文章見!

📜